通过联想的经验看双态IT发展
【成都新闻】作者:中关村在线 时间:09-282016年联想Open+大会上,联想集团BT/IT,一体化技术服务部高级总监姚振宇介绍,联想的发展史是跟联想自己本身业务的发展史是紧密相关的。
第一阶段,迁移优化。2004年之前联想更多的聚焦于中国国内市场,2005年走向国际化之后联想考虑把从原先在上千套IBM系统中跑的业务中转移到联想的平台中来,更高效敏捷的支持业务的发展,当时的业务和硬件都是紧密绑定的,所有系统都是孤立的。
而联想通过大商业套装软件,逐步打造全球化的国际系统,雏形初具。
值得一提的时,联想做到了在10个多月的有限时间内完成第一个项目是MCS系统的再造。联想团队通过不断地钻研,首先把平台替换,从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上进行全面的更新,其次是实现支持多语言;第三是支持货币,由支持人民币到美元。平台自身的IT优化、增强过程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
第二阶段,为了更好的符合国际区域间的的法律法规要求,联想利用平台打造细分行业解决方案,来适应业务发展。这是第二个阶段国际化的进程。
第三阶段,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挑战,就来到了第三个阶段。联想致力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以及业务的拓展,比如基础设能不能特别及时的提供服务,比如平台能不能达到更高的性能,以及敏捷度能不能更敏捷的满足业务的诉求。
其实在所有的技术支持模式创新下还有运营模式的创新,比如原来是基于稳态的管理模式,那将来是不是能变成既有稳态又有敏态的模式?比如对于一些大型系统,力求稳定,力求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
最初做国际化系统的时候,因为每一个案子系统特别大,联想选用了比较强大的小型机来支持自身的业务,当系统越来越大的时候这方面的成本对联想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联想还是谨慎的把前端的应用服务器先迁移到X86服务器上来,这是2009年开始做这样的尝试。
现在联想99%所有的应用都是跑在自己X86的系统上。在此之外也做了HANA的创新,它是基于内层计算的数据中心由ICP推出来的,ICP推出之前联想和它们做的共同的创新,因为HANA是软硬一体机的解决方案,ICP在软的方面更多的专注,我们是在把它更高效的运转起来。所以这个基础上,联想创新性的参与到了HANA创新之中来。
为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发展,联想也打造了最新一代BCBR的数据中心,用灾备的解决方案。自开发的应用从2012、2013年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因为业务部门对敏态的诉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时候自开发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从最初不足20套,在两年之内有两百多套的开发应用涌现出来,来满足业务的前端不断变化的需求。
经过这三个阶段不断的变化和演练,大家可以看到所有联想IT架构里,既有本地部署的商务套装软件,又有基于云技术解决方案,还有开源的自开发的解决方案。比如敏捷前端更多的是采用云技术的解决方案或者自开发的解决方案,后端系统比如供应链、产品管理可以看到ICP、ERP,产品管理用PPC的,所有在后端系统更多的是需要可靠稳定的大型的商务解决方案来支持业务运转。
“这是我们双态IT的模型,其实传统模式下,当你申请一个IT资源的时候,首先要申请网络资源,要IP、虚拟机、物理机、存储、中间件、应用,这是相对稳态的还原,它申请周期往往比较长,但它的变化不是那么快,通常情况下都是有计划的申请。当敏态的环境下它是什么样呢?比如说我们在右边,我们做的PaaS的服务或者IaaS的服务,首先每一个服务器的节点上可以虚拟出非常多,开发人员会非常方便的使用,一点按纽这个平台会在分钟之内,一般是一两分钟之内交付给他,这是敏态的服务”。姚振宇说道。
包括下面的基础设施方面,无论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其实提供资源服务的时候,就是在这三类资源,首先是计算方面能不能虚拟化,存储能动性分级分层,网络做虚拟化隔离,所有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用软件定义的服务模式来提供给集团的内部。
在技术平台层面上,不管什么平台,能集中管理起来,能提供自动化的平台管理,这是联想一直致力于打造的一个最先进的,最高效的能给业务提供增值的服务模式。
通用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