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电脑用户越来越多,以前对于电源这一部分,关心的朋友不是很多,可是随着现在电脑配件的功率越来越高,很多用户已经发现自己当初配机时的电源已经不堪重负了。现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朋友开始讨论电源的问题,他们已经意识到,挑选一款足够功率的电源回家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由于现在使用双硬盘、高功率显卡和超频使用CPU的用户越来越多,因此笔者特意针对这一部分的用户特意构思了一篇导购,将现在市面上不同ATX12V版本的热销电源搜集了出来,希望能够让大家买到合适自己情况的电源。
ATX电源是根据ATX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从最初的ATX1.0开始,ATX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是ATX2.03和ATX12V这两个标准,其中ATX12V又可分为ATX12V1.2、ATX12V1.3、ATX12V2.0等多个版本。最新的ATX电源标准为ATX12V2.3。在选购电源之前,我们需要对电源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关于ATX电源的基本知识。
1. ATX电源版本发展历程:
要解释ATX 12V 1.3规范先要从ATX说起,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电源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阶段。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2.03或更新的ATX 12V标准。ATX 2.03标准采用+5V和+3.3V电压,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而单独的+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由于它的功耗较高,使用符合ATX 2.03规范的产品时,+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基于此,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ATX 12V 1.0规范。它与ATX 2.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12V电压为CPU供电,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将获得比+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利用+12V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2. ATX电源各版本的区别:
既然ATX电源有这么多版本,那么它们有些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ATX电源标准的区别。
ATX12V与ATX2.03的比较:
1、ATX12V加强了+12VDC端的电流输出能力,对+12V的电流输出、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等做出了新的规定。
2、ATX12V增加的4芯电源连接器为P4处理器供电,供电电压为+12V
3、ATX12V加强了+5VSB的电流输出能力,改善主板对即插即用和电源唤醒功能的支持。
ATX12V1.2、1.3、2.0、2.2之间的比较:
1、1.3版加强了+12V的输出能力,以适应INTEL新型的Prescott大功率CPU。
2、1.3版电源效率有所提高:
3、1.3版取消了-5V的输出端口。
4、2.0版进一步加强+12V的输出能力,+12V采用两组输出,分为+12VDC1、+12VDC2,有一组专为CPU供电。
5、2.0版进一步提升电源的效率。
6、2.2版加强了+5VSB的输出和电源的功率。
3. ATX电源功率的概念
电源是功率可分为:额定功率、最大功率、峰值功率。但是只有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才有实际意义。
额定功率:环境温度在-5~50度之间,输入电压在180V~264V之间,电源能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
最大功率:在常温下,输入电压在200V~240V之间,电源可以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最大功率一般比额定功率大15%左右。
峰值功率:电源在极短时间内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时间仅能维持几秒至30秒之间。峰值功率与使用环境与条件有关系,不是一个确定值,但峰值功率可以很大,极容易误导用户。
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我们选购电源的因素,除了电源的ATX12V版本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电源的额定功率了,有些电源的峰值功率很高,但是实际上,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就分别按照ATX12V的版本高低,一个一个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笔者向大家推荐的电源吧。
|
|||||||||||||||||||||||||
Copyright ©2004 - 2007 xiyu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域IT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06021702号 访问CNET中国其它站点:
|